APP
消息及时反馈,找工作速度更快
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小程序
找工作更方便
手机站
手机求职更方便

您当前所在位置:职场资讯 >浅析未来传媒发展趋势

浅析未来传媒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0-07-18

来源:

       这里有一组来自201年的数据:中国传媒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05%,毕业生就业流向更加多元,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3587人(不包含港澳台、 留学生、在职、继续教育毕业生)。其中,北京生源9.56%;男女比例1:2.15;少数民族9.70%。本科毕业生(含第二学士学位)1913人,硕士毕业生1356人,博士 131人,高职毕业生187人。截至2018年10月31日,总体就业率为98.05%。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8.01%,硕士98.16%,博士96.95%。 

       本硕博深造: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有665人,其中国内升学365人、出国(境)留学300人;硕士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有58人,其中国内升学44人、 出国(境)留学14人;博士毕业生继续深造15人,均为博士后进站 。

       境外留学:出国(境)留学:300名本科毕业生、14名硕士毕业生。留学目的地排名前三:英国(118人)、美国(93人)和中国香港(29人)。留学前三名高校: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2018届毕业生,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共收集发布了1535家用人单位 的招聘信息,提供了84792个岗位需求,总体供需比达到1:23.64。

       1535家用人单位中,北京单位占74.46%(1143家),广东单位占 5.28%(81家),上海单位占3.26%(50家),其他省份的单位占 17.00%(261家)。

       从开始求职到最终落实工作,毕业生平均所用时间为4个月零12天;平均每人投递过13份求职简历(含网投);平均每人接到过9个单位的面试邀请;平均每人共参加了7场笔试;平均每人收到3个单位的录用通知。在整个求职过程中,2018届毕业生用于求职的总花费(如置装费、交通费、资料费等)平均为2556.83元,较2017届提高 148.75元。

       近几年来,互联网带来了替代性的变化,我们走出了以媒体为中心的大众传播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类从未遇到过的传播时代。下面小编浅析未来传媒的进化趋势。

 

       未来传媒趋势怎么样?

 

1、电视未来将形成四种业态,电视生态从割据到融合

 

       五年前,互联网广告首次超过了电视广告,与此同时网络视频用户数高速增长。根据CNNIC第38次报告显示,早在三年前,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就已经达到5.14亿,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4.40亿。传统电视的用户流失现象严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弱化,“空壳化”的质疑此起彼伏。比起充实电视媒体原有的“壳”,打破“壳”的束缚或许更加重要。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未来电视将衍生出四种基本形态:

 

    (1)由传统电视媒体转型形成的新型电视媒体;

    (2)发展迅猛的互联网视频成为新兴电视;

    (3)专注于原创内容的IP影视;

    (4)城市台蜕变而成的城市电视;

       这些电视新业态无一不与媒介平台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与此同时,未来电视的发展还受制于整个媒介生态乃至社会生态。

 

2、传统媒体与科技平台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当我们热烈地讨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时候,硅谷的人已经在讨论另一种融合,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基于种种网络新技术、新理念、新应用诞生的形形式式的互联网平台,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以内容为目标的扩张。

       这种扩张并不意味着内容突然变得值钱了,内容从来就很值钱。这种扩张仅仅意味着,互联网技术平台已经相当成熟,百万雄狮准备过大江了。如果此前大平台商们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进入媒体范畴运作的话,现在,他们准备以内容的方式来进行一次平台流量的变现。

       而许多得到了充分注资的新媒体创始人,也开始雄心勃勃地打起了平台的主意,试图进行一次轰轰烈烈的“逆袭”。

 

3、付费视频用户高速增长成拉动和支撑中国娱乐业的引擎

 

       国内视频网站在经历了“版权大战”、“自制火拼”之后,各家渐渐将目光对准正崛起的会员付费市场,各大平台也都将影视付费业务纳入各自的战略规划中。

       尽管有很多视频网站尚未公开其会员的数量,但是目前,包括优酷土豆、腾讯视频、乐视视频等在内的几大主流视频平台都已开始加速布局付费业务。

       未来几年,拉动和支撑中国娱乐产业高速增长的引擎只有一个,就是付费视频用户的高速增长。

       随着付费模式可被接受度提高,以及付费用户的增长,近几年,视频网站原先过度依靠版权售卖、利益割裂的利益分配模式一定会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将是“版权费保底+拉新分账+观看分账”这种三位一体的利益共享模式。视频网站最主流的商业机会将是用电影的商业模式做精品网剧,像电影那样从C端内容消费者获得收入,而不是依赖于B端广告客户或者视频网站掏钱买单。这也就要求网剧的制作方需要有本事用你的内容吸引用户为内容本身付费或者因为你的内容而成为内容播出平台的付费会员。

 

  4、短视频正在成为当今新媒体真正的风口

 

       三年前,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国内短视频领域落下一颗重磅炸弹:不少平台开始补贴短视频创作者。

       从全民追捧的网红到财大气粗的巨头,短视频,迎来它的黄金时代。

       一个值得追索的问题是:为什么“短视频”大战会在这个时候打响,而不是之前几年,或者两年之后?

       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视频需要耗费更多流量,在4G和WiFi普及之前,用户普遍对流量耗费依然相当敏感。经过最近三年网速、流量和资费得到大幅改善,才为短视频的爆发铲除了一个主要路障。除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之外,“短视频大战”在此时引爆还有赖于其他“三驾马车”:(1)内容消费升级;(2)生产者涌入;(3)分发平台多样和成熟;

 

5、新闻空心化,媒体从事实输出平台变为情绪煽动平台

 

       三年前可谓一个历史性时刻,川普当选、英国脱欧、欧陆恐袭不断等事件均震撼世界。同时,媒体自身在该年成为新闻:“后真相”(post-truth)成为牛津词典年度词汇,该词意指在形塑公共意见方面,客观事实的影响力已远远不及对于情绪的煽动。新闻空心化,在媒体行业已经是一种不能回避的现象。

       什么是新闻的空心化?重大新闻无法向公众提供直接确凿深度的新闻信息,导致各种消息段子乱飞,这是新闻空心化。

       大多数媒体,在你各种各样的借口下,在经营的压力下,在自我追求的迷失下,已然放弃了对真相和新闻的追求,少数能够维系自己的职业尊严,却无法阻挡行业空心化的进程。

       新闻的空心化最严重的后果,是最后导致知情权的匿失,而知情权的持续匿失,最终会导致一代人甚至多代人智力的退化。

 

6、虚拟与真实的渗透融合

 

       媒介进化理论指出,“一切媒介的进化趋势都是复制真实世界的程度越来越高”,“几种媒介可以合作以求贴近前技术环境从而存活下来”。在前互联网,尤其是前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媒介可以安然共存,在于它们共同合作从而较为精确地复制了前技术环境,然而移动互联网最大程度地汇集了上述除了电影以外的传统媒介的功能,更加精准地复制了前技术环境,传统媒介的被替代也成为了必然。

       技术的变革在不断加速,移动互联网将人们从固定的空间中解放出来,在空间的移动性上增强了复制前技术环境的精准度,而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则是从人的感官的方方面面进一步精准复制前技术环境,推动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融合,这将是下一波媒介进化的显著特征,人们将“深度沉浸”于媒介之中,在现实和虚拟之间自由穿梭,甚至无法明确区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从逼近现实的虚幻之中寻找乐趣,排解孤独。当下的社会交往仍然是人人交往模式,在不远的将来,人机交互技术日益成熟之后,人机交往或成为交往的一种主要形式。此外,人工智能将人们从大量重复的、琐碎的、模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自动化学习,完成高效率的劳动,而人类则得以投身于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当中。随着虚拟和真实的深度渗透融合,未来信息业和实体行业也将深度融合,传媒行业将显示出更强的延展性,围绕其传媒平台的用户群,可以在某一行业中逐渐打造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而实现多点增值。

 

7、产品服务取代形式媒介

 

       如果移动客户端以数亿移动用户需要的碎片化、个性化、互动化形式整合了包括图文、视频、声音在内的所有信息,而且移动互联网以全面挤占用户非睡眠时间的强势力量,替代了所有其他类型的媒介接触时间和注意力。那么,“传统媒体以一种组织形态存在”未来是否仍然必要呢?恐怕答案并不乐观,虽然这种不确定性阴影当前看起来还只限于猜测。

       让传媒人最为困惑的是,移动互联网覆盖下的信息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介和媒介接触的概念和认知,甚至无法用人类传播行为中提炼出来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或者大众传播等传播学传统分类来进行概念化分类了。移动传播显然既保留了媒介传播信息和沟通互动的功能,又不限于旧有的四大传媒的媒介传播形态。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强黏度,以及强大的覆盖率、渗入度和创新能力,对于机构化、组织化、官僚化的传统媒介具有一种摧毁性的压力。当然,从传媒发展史来看,传统媒体未必真的会退出历史舞台。移动互联网虽然对传媒的渠道功能具有解构作用,但是只要受众(用户)还具有对传媒信息的需求,媒介内容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反馈就不可能停止。

       只是,未来适应了移动互联生活状态的用户(受众),很可能会因为媒介替代效应的作用,大大减少沉浸在传统媒体形态下的传播时间和注意力。这意味着,在亿万用户(受众)眼中,传统媒介形态和媒体概念外壳的消亡,同时伴随着移动媒介产品和信息传播服务内涵的崛起。挑战也是机遇,这可能是面对移动互联网的“二次打击”之下,传统媒体获得重新复苏的真正机会,当然传统媒体首先必需接受的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8、从移动(mobile)世界迁徙至人工智能(AI)世界

 

       Sundar Pichai(Google公司CEO)认为,我们正从移动(mobile)世界迁徙至人工智能(AI)世界。在这一世界,计算(computing)已普遍化,互动变得更加自然、直观、智能。Bezos(亚马逊CEO)则认为,AI是未来革命的早期阶段。前两年,亚马逊已有1000员工致力于Alexa平台。Facebook和微软亦拥有自身AI实验室,意在打造更加智能化的电脑与机器人。可以说,AI已经嵌入新闻、无人机甚至是医学研究的方方面面。

       对于记者和传媒公司而言,他们可充分使用技术以更好更快地传递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