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消息及时反馈,找工作速度更快
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小程序
找工作更方便
手机站
手机求职更方便

您当前所在位置:职场资讯 >换岗降薪、裁员、房贷,职场人重压之下如何解困突围?

换岗降薪、裁员、房贷,职场人重压之下如何解困突围?

发布时间:2020-02-20

来源: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却还要面对残酷的职场竞争。

  在新闻中时常看到职场劳动争议,且大多都是中年职场人,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竞聘失败被调整到新岗位;突然调换工作地点的;仓储部经理变成了仓储部库管员,薪水降了一大截;很多案例的主角最终都通过法律途径保护了自己的权益,也有很多人被迫接受职场中不平等的压迫。

01、裁员潮席卷名企,高层之下皆为“蝼蚁”

  先是互联网公司的裁员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滴滴、京东、美团、甲骨文等十多家企业先后传出裁员风潮。

  今年2月,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4月初,多家媒体报道“京东将裁员逾1.2万人,关键职能团队或被砍一半”,美团启动了三年来首次大规模裁员,裁员人数已达千人。

  5月份,甲骨文中国裁掉了北京、上海、苏州、深圳、大连等共900余人的研发人员……

  为了避免舆论哗然,知乎、锤子、360等一批打着“组织结构优化”的旗号,进行变相裁员的互联网公司,数量则更多。

  互联网公司步入寒冬,昔日的传统明星企业也是裁员声不断。

  2月,媒体爆料,碧桂园出现大规模裁员,个别部门甚至裁员幅度达到50%。7月10日,多家媒体报道:三星将要在9月关闭在华的最后一家工厂—惠州手机工厂,并会大规模裁员。

  前公司一位刚毕业的名牌大学生,刚过了6个月的转正期,正憧憬着想在这家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大展身手,可没过几天,HR找他谈话谈裁员的事情。他很无辜的对HR说“难道是我不努力吗”。?HR告诉他“你们整个部门都被优化了,连工作5年的去年优秀员工都没能幸免”。

  大环境不好,无论你是公司的优秀员工,还是技术大拿,一旦高层觉得整个部门没有完成绩效,或者可以合并,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挥刀下手”。

02、年轻人正在赶走“中年人”,80后面临中年危机

  岌岌可危的不止普通员工,连BAT等巨头的中层人员都面临“被优化”的风险。

  2月19日,京东宣布2019年将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

  3月15日,百度官方宣布集团总裁张亚勤将在10月退休。在53岁的张亚勤申请退休背后,是李彦宏明确表达其“抓住公司干部年轻化的历史机遇”的想法。

  3月18日,36氪报道:“腾讯继2018年12月内部员工大会后开始裁撤一批中层干部。整个腾讯大概有两百多名中干,此轮调整比例约为10%,有战略发展部的腾讯员工认为,实际甚至超过了这个比例。

  前不久,朋友的一位同事就遭遇了公司的“优化”。这位销售总监是位80后,前几年的销售业绩一直很好,曾带领团队完成一个多亿的互联网广告销售。今年因为品牌广告开发不利,整个销售团队连同他一起被公司优化掉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这位总监刚生了二胎,他跟朋友讲“本以为能换套大房子,现在却得为奶粉钱发愁了”。

  在互联网公司,30岁已经成为职场人的一道坎。即便是有些30岁的人做到了中层的位置,但是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随时有可能被优化掉。在父辈眼里,30-35岁还是当打之年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企业却需要更多90后的年轻群体。 “35岁之后我还可以干嘛”,成为了当下共同的焦虑。

03、然而,职场竞争力并不只有年龄这一个指标

  尽管“35岁+”的职场人从年龄上不再具备竞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竞争力了。

  “35岁+”的职场人有年轻人没有的职业优势。首先,从工作经验上看,这个年龄段的人普遍拥有10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无论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还是职级较低的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出的业务能力、积累的人脉资源等,都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力量。

  其次,从职业定力上看,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对自己和工作都有了成熟的认识,不再像初入职场时定性不足、跳来跳去,且对企业有了一定的感情,更忠于企业、更有利于团队稳定。

  再次,从自我管理上看,这个年龄段的人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善于找到完成目标任务的办法,在团队里不仅好管理,也容易给年轻人立榜样。

  变老并不意味着人的职业竞争力会进入下坡路。马云35岁创办阿里巴巴;任正非43岁创办华为;巴菲特和芒格俩人的平均年龄已超过90岁,还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不要因为年龄,而框死人生的可能性。

  况且,科学研究也表明,尽管人的部分大脑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但其他认知能力则会保持不变甚至会变强,年长的人更善于解决人际问题或抽象问题。科学家据此指出,年纪更大的人在执行任务时可能会比年轻人运用更多的大脑区域,但两者都能同样出色地完成工作。

  由此可见,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企业的支撑作用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年轻人是企业的新鲜血液的话,那“35岁+”的这批人,就是企业的掌舵者、稳定器。换句话说,“35岁+”的职场人是不容忽视的宝藏。他们能发挥多大的价值,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用人理念、用人机制,另一方面取决于他们自身是否仍有追求梦想、实现个人价值的激情和动力。

  当然,挖掘“35岁+”职场人的优势,并不是鼓励他们要耽于这种优势而忽略职场危机。恰恰相反,如开篇所谈,职场对35岁以上的人尤其是职级较低的人而言,危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严重。只有认清这种形势和自己的优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人,才能满足职场需求,避免出现在裁员名单上。

04、职场优胜劣汰的定律表明,无论多大年龄、无论身处何种位置,越早努力奋斗的人,越能积累到更多应对职业变局、运转人生走向的底气和“筹码”

  “人生如棋,一步三算。”以35岁的职场人为例,大多工作已有12、3年,假如退休年龄是60岁的话,离退休还有25年。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人,刚走过职业生涯的三分之一,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此时,面对职场危机,不应气馁、更不应沉沦,而应清醒认识到:所谓“危机”,危中有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抓住职业变局中的机会,才能在“35岁+”的困境中突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身处危机的职场人来说,找到化解危机的办法就是“预”。而学习,就是化解职场危机的有力武器之一。瞬息万变的现代职场,任何人在学生时代或年轻时积累的知识和技能都不足以应对不断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满足职业要求的能力、洞悉职业前景的眼力,才能在职业发展中抓住先机、跟上形势。更何况,人生本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为自己赋能,化年龄变量为职业价值增量,也不失为在职场中保值增值的“法宝”。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作家塞缪尔·厄尔曼的这几句哲言,对人至中年的职场人尤为受用。漫漫职业长途,是让自己通过学习和奋斗远离“35岁困局”,还是在30多岁被裁时喊“啥也不会,啥也学不了”,答案已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