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消息及时反馈,找工作速度更快
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小程序
找工作更方便
手机站
手机求职更方便

您当前所在位置:职场资讯 >职场人士“有事自己扛” 压力疏导途径期待创新

职场人士“有事自己扛” 压力疏导途径期待创新

发布时间:2018-06-08

来源:

用人单位配备心理咨询师、配建心理咨询空间的较少,即便存在,员工们也往往选择“有事自己扛”,不愿意让同事知道

  压力多元化,疏导途径期待创新

  “老家人都觉得我工作光鲜,在大城市工作收入高,还买了房子,但我从来不敢告诉他们,自己失眠已经很久了,包括对父母。”在北京一家企业从事法务工作的崔先生说,他发现,与同学、同事聚会时,酒过三巡之后,有类似心理压力的人很多,但和他一样,无处宣泄。

  根据无忧精英网针对22935名工作2年以上、年薪10万元以上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三分之二压力较大,接近或超出承受范围,每25人中就有1人受到和压力相关的疾病困扰,轻则疲惫消极,严重的包括抑郁症。

  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有时候夜深人静,我会后悔离开老家,但已经没有退路,也没有人可以倾诉。”如今,在北京一家旅游公司工作的潘伟德,过去在老家一所中学当老师,虽然收入不高,但在当地还算说得过去,更为关键的是,每年有寒暑假,每天的上下班时间点也固定。“父母一直觉得我当老师是吃‘公家粮’的,说出去很自豪。”

  但是,潘伟德最终耐不住寂寞,选择了辞职到北京来打拼。“理想和现实落差很大,更何况,再苦再累也不能和父母说,这让很多不开心的事情在心里憋着,越来越难受。”这时再想回到老家那份教职,已经不可能了。压力大的时候,他有时会在网吧坐到深夜,只是想打发时间,不去想这些事情。

  “以前以为大家说的‘996’只是传言,后来发现何止‘996’,9点下班都算早的。”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何晶琪,虽然拿着接近2万元的税前收入,却感到自己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不只是因为缺少休息时间,长期紧张工作,也是因为公司里见不到几个35岁以上的员工。

  “35岁以上的人都去哪里呢?大家都说公司总共才组建几年不用考虑这个事情,那等我35岁后,公司还用不用我呢?” 更为关键的是,她发现公司里不少女员工,怀孕之后便离开了公司,这让她感到莫名的重压。“家里一直在催婚,我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可又担心失去了现有的职位,对不确定的未来感到恐慌。”

  职场上的心理压力,有许多来自于对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在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继新教授看来,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层面也有责任。“组织与员工的成长发展相一致才能实现双赢,要制订个人层次的职业发展规划、制订组织层次的职业发展规划、两者之间有机协调。”

  压力也来自生活

  “有时候,一想起要挤根本上不去人的地铁,特别是夏天,汗臭味熏天,我下了班根本不想回家。”家住在北京通州,每天需要坐地铁去朝阳区三元桥附近上班的郭衡,最害怕的就是上下班的通勤过程,“但没有办法,虽然我们夫妻俩月收入超过3万元,但我最多只能买得起通州的房子。”

  职场人士的心理压力,不只来自于工作本身,还会来自生活。无忧精英网的调查显示,压力来源方面,35%的职场精英,主要压力来自于工作,而有42%者主要压力来自于生活,双重压力者为24%。

  在一家国企工作的陆先生,压力则来自于家人。“我其实并不想升职,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媳妇总说,如果我没有个像样的头衔,‘学校小朋友都瞧不起咱家宝宝’,可职位提升,我说了也不算啊。”无奈之下,他经常在单位“加班不回家”,“其实并不是加班,就是耗着,让媳妇觉得我努力了。”郭衡也有同样的压力,“我害怕我孩子问我,为什么我没有城里的房子,没有汽车,没有让他进好的学校。”

  陆先生并不知道该怎么缓解压力,也不知道该找谁倾诉,“父母岁数大了经受不起,同事之间不能说,对老婆孩子不敢说,只能憋着。”他有时候会在休息日通宵看电视剧来缓解压力,对老婆则说是“通宵做PPT”,但是,这样的做法却让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睡眠越来越不规律。

  心理治疗资源有待提升

  根据原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达17.5%,其中抑郁障碍患病率3.59%,焦虑障碍患病率是4.98%,总体呈上升趋势。而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有27733人,心理治疗师5000余人,总计只有3万多人,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比例远远小于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其精神科医生有3.8万人,临床心理治疗师有20万人,精神科医生负责诊断和开药,心理治疗师专门从事心理治疗。

  事实上,大部分精神心理疾病患病者,只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非精神疾病,并不需要药物治疗,重型精神障碍发病率不过才1%。大部分患者需要的是心理治疗师而非精神病医生。但是,用人岗位不足,收入待遇不高,相应职业评价体系和晋升机制不健全,制约着我国心理治疗师职业的发展。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陆林曾对媒体表示,1个精神科医生,要配备3到5个心理治疗师,组成一个团队。因为心理疾病非常复杂,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要很多次治疗才能使患者好转,直至康复。

  尽管有些员工心理压力大,但用人单位配备心理咨询师、配建心理咨询空间的较少,即便存在,员工们往往也选择“有事自己扛”,不愿意让同事知道自己的心理隐私。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朱先生表示,他公司里有类似的“心理疏解空间”,“屋子里面有沙发、毛绒玩具还有电视,也没锁门。”但是,并没有几个人真的在上班时间进去过,“众目睽睽之下,这不是告诉大家,你现在心理状况不太好吗。那么升职加薪岂不是要泡汤,没准年底绩效考核淘汰的备选人就是你了。”